冷鏈物流解決好兩個“一公里”
在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存在兩個“一公里”:“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就是配送。隨著物流體系的建設完善,以及一些新技術出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正在得到逐步解決。許多生鮮電商在下單之后能夠在半小時、1小時內完成配送。
對于生鮮產品來說,“最先一公里”更為重要。尤其是很多農產品,在采摘下來之后,如果保存方式不得當,會造成產品損耗,其新鮮度將大打折扣。等到運輸到其他地方后,就失去了產品原有的價值。因此,冷鏈物流建設著重要解決“最先一公里”。
《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聚焦農產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強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利用產地現有常溫倉儲設施改造或就近新建產后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開展分揀、包裝等流通加工業務。
許多企業已經在探索解決“最先一公里”的問題。每年5月都是山東煙臺櫻桃成熟的季節,讓全國嘗上新鮮的煙臺櫻桃,就要依靠冷鏈物流。京東冷鏈連續4年推出“產地倉”這一創新倉儲模式,將供應鏈環節前置到距離櫻桃產地最近的地方,確保櫻桃儲存、售賣。
蘇寧則是通過聯合蘇寧生鮮、蘇寧拼購、中華特色館等原產地直采,打通“最先一公里”,在重點特色產品區建立產地倉。據陳偉透露,蘇寧今年計劃布局山東蘋果產地倉、烏魯木齊和包頭的牛羊肉產地倉、陽澄湖的大閘蟹產地倉等。
冷鏈物流的建設不僅可以豐富城市人的餐桌,更可以幫助農村實現農產品的推廣,這對于一些擁有特色農副產品的貧困地區來說是一個福音。
聶新偉表示,中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群體之間各有特色,對冷鏈物流發展的需求導向有明顯不同,這就需要市場主體要從中國冷鏈物流發展的實際環境出發,不斷進行業務組織模式的創新,不斷提升冷鏈物流服務水平,最終實現冷鏈物流真正發展起來的愿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