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冷鏈、冷鏈物流等概念辯誤分析
國家標準《物流術語》是在廣泛調查研究,吸收并借鑒國內外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收入并確定了物流領域當前己基本成熟的145條術語及其定義,是中國對物流領域基本概念給出的最權威的定義與規范,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該標準自2001年頒布以來,在2006年又進行了一次修訂與完善。標準起草單位包含眾多物流研究與教學權威機構,起草者有眾多物流專家組成,按理說這個標準中關于冷鏈的定義與規范應該是最標準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 18354-2006)》中,“冷鏈”作為一個重要的概念給出了如下定義:為保持新鮮食品及冷凍食品等的品質,使其在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的配有專門設備的物流網絡。截圖如下:
很遺憾,這一定義有兩大錯誤。
一是把“冷鏈”的定義混淆成了“食品冷鏈”。定義強調的是為保持新鮮食品及冷凍食品的品質而形成的冷鏈,這是以局部代替整體;現實中冷鏈絕不僅僅是食品冷鏈,農產品(食品)、藥品、部分化工產品等許多產品都需要冷鏈。
二是把“冷鏈”混淆成了“物流冷鏈”。定義強調的是“低溫狀態的配有專門設備的物流網絡”。事實上冷鏈絕不僅僅局限于物流網絡,冷鏈包括產品生產、商貿流通、流通加工、物流全流程的網絡。
需要說明的是,對國家標準術語“冷鏈”概念的辨誤與分析不是吹毛求疵的較真,我們研究分析問題對基礎概念絕不能有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作為國家權威的機構發布這樣一個重要的“術語”定義與規范,并作為全國的標準規范,出現這么嚴重的錯誤實在是不應該的?;A的術語標準錯了,就會帶來一系列錯誤。
例如:關于冷鏈物流的概念界定就是建立在“冷鏈”標準術語之上的,查遍各類資料,目前幾乎所有的關于冷鏈物流的定義均延續了物流術語國家標準的錯誤,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對冷鏈物流的定義都是: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
這個定義一是延續了國家標準術語“冷鏈”概念的錯誤;二是冷鏈物流應該局限在物流層面,令人奇怪的是定義描述的冷鏈實際講的是食品冷鏈。恰恰不是冷鏈物流。三是冷鏈物流重點強調的應該是保持全程溫控的物流服務過程,而不是一項“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