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購推動了南京貨運公司的迅猛發展。伴隨著業務量連創新高,南京貨運公司過度包裝,以及由此給環保帶來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南京貨運公司的數據顯示,2015年南京物流量達1多億件,如果按平均一個包裹的包裝箱0.2公斤計算,產生了1萬噸的包裝箱,可以堆滿1萬個足球場。
但是,無論是試點綠色包裝材料,還是適度包裝和分類回收處理,在實際操作中都存在著不小的難度。
首先來看環保包裝材料。目前南京貨運公司看上去一片繁榮景象,實際上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提供差異化、附加值高的服務產品在業界已經達成共識。但是“價格戰”仍然大行其道,南京貨運公司利潤率每況愈下。使用環保包裝材料,意味著至少在短期內南京貨運公司要為此支付更高成本,推廣難度可想而知。而且南京貨運公司的環保包裝標準和監管措施的不完善,進一步加大了環保包裝材料的推廣難度。
再來看適度包裝。與環保包裝材料一樣,電商和物流商無法掌握適度包裝的尺度。再加上,面對屢禁不止的暴力分揀、野蠻裝卸,以及運輸過程物流間的擠壓,為了讓貨物完好無損地送至客戶手中,電商和快遞商對快件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也是不得已為之。
最后來說說分類回收處理。推動物流包裝的二次回收利用,無疑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但是這項舉措的實施也非一件易事。這從北京實施多年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中可見一斑。而且,分類回收處理由誰牽頭?哪些企業參與?分類后的包裝由誰來加工處理?其中的費用(收益)如何分攤(享)?……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當然,辦法總比困難多。對于電商和物流商而言,采用綠色包裝,從長遠來看,有利于節能減排,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是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的企業已經有了行動,如1號店和我買網開展的紙箱換積分的活動;順豐改進文件信封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