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期,面對宅在家抗疫的形勢,很多人擔憂疫情對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影響。生活的一時不便或許忍一忍就過去了,而國民經濟一旦受到嚴重沖擊,其影響很難迅速平息。經濟如果陷入不景氣,自然又會波及到民眾生活。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這場疫情對民眾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是一場關乎治理水平和管理智慧的考驗??茖W有序、精準復工的原則誰都知道,但實際操作中卻殊為不易,甚至出現有地方借“壓實企業責任”之名要求申請復工企業交21份材料,填材料填到手軟的事情。如將健康碼推廣至中國,將有助于精準復工管理,實乃復工復產的消息。
數字經濟助力抗疫,給復工復產提供便利。謹以此次疫情防控應對比較出色的浙江為例,早在疫情初期,就依托“大數據+網格化”的方法研判疫情,下好“先手棋”。簡而言之,就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出人群聚集熱點分布、人群跨區域流動等信息,疫情發展趨勢,指導醫療資源的合理調度。同時,通過數據回溯分析,相關部門可以盡早發現疑似病患、密切接觸者,有助于及時切斷傳染源。
跳出疫情,我們還應該看到數字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轉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據中國信通院測算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預計達3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5.4%,數字經濟已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經濟正在由“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級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中國經濟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而這種增長動能并不會因疫情影響而發生改變,也是我們戰疫成功的堅強后盾。